近期,随着中东局势不断变化,俄乌冲突的战场也悄然发生了巨大转变。过去几个月,俄罗斯尽管未进行大规模进攻尚牛在线,但始终保持强硬姿态,给外界一种稳扎稳打、掌控局势的印象。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俄军在空中、海上和陆地相继遭遇重大打击,仿佛被三记重拳猛烈击中,局势顿时变得紧张而复杂。
苏-34坠毁:空中压制的破裂
9月25日凌晨4点左右,在扎波罗热方向上空,一架苏-34战斗机准备执行高空支援轰炸任务,并投掷滑翔制导炸弹。刚进入战区,飞机就被乌克兰防空系统精准锁定,随即遭遇一枚导弹攻击,被击落,机上两名飞行员当场丧生。这场看似普通的战机坠毁事件,却对于俄罗斯空军来说,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苏-34战斗机并非普通飞机,它是一款高性能的战斗机,造价昂贵,在俄罗斯空军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已经不是苏-34第一次遭遇“致命一击”。在2023年和2024年,乌克兰曾利用“爱国者”系统连续击落三架苏-34,给俄罗斯空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展开剩余77%自美国在今年三月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后,外界一度猜测“爱国者”系统的库存可能已经耗尽,而战场主动权可能会转向俄罗斯。然而,这次苏-34的坠毁远超AIM-120C导弹的破坏范围尚牛在线,几乎与“爱国者”系统的打击效果相符。很显然,乌克兰的“爱国者”系统又回来了,而且并非悄悄部署,而是已重新集结成系统地投入战场。
至于乌克兰怎么得到“爱国者”系统的弹药,原因很简单——美国重新恢复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过,这一次美国没有直接提供,而是通过欧洲出资购买,再转交给乌克兰。苏-34的坠毁不仅意味着一次空中损失,更标志着俄罗斯空军在战术压制方面的重大挫败。在失去制空权并面临“爱国者”设伏的情况下,俄罗斯的高空打击变得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滑翔制导炸弹这种中远程投掷武器,原本是为了避免进入敌方火力范围,但如今似乎也被乌克兰破解。
克里米亚遭袭:防御漏洞暴露
克里米亚一直是俄罗斯的一个敏感点,黑海舰队撤出塞瓦斯托波尔后,这里实际上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前线重地。尽管部署了S-400防空系统,但由于地形原因,无法对海上掠海飞行的目标进行有效监控,这给了乌克兰可乘之机。乌克兰的无人机几乎可以绕过主要防线,对克里米亚发起攻击。
9月25日,乌克兰情报总局与特种作战司令部联合发起了一次精准的袭击,利用无人机对克里米亚的军事机场和雷达站实施攻击,取得显著战果:两架安-26运输机被摧毁,两座海面监控雷达站遭到严重损坏。这两座雷达站原本用于弥补黑海舰队撤退后的情报空白尚牛在线,而如今也停运了。
俄罗斯的许多军事媒体在第一时间未对这次袭击给予足够重视,认为损失的只是老旧的安-26运输机,影响不大。然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攻击目标是情报节点,而非战斗平台。两座雷达站的损毁意味着克里米亚南部的海上监控系统几乎完全瘫痪,乌克兰可以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部署更多无人机或水面无人艇。
这次袭击并非乌克兰简单的偷袭成功,而是暴露了俄罗斯防御体系中的重大漏洞。防空、侦察和情报缺一不可,即便有S-400这样的先进防空系统,也难以防范这种灵活的袭击。此次事件充分暴露了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防御上的薄弱,迫使其重新审视自身的防御策略。
“伊斯坎德尔-M”被摧毁:陆地打击能力受创
“伊斯坎德尔-M”是俄罗斯近年来最具威慑力的陆基战术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机动性强,几乎没有被摧毁的记录。然而,这个“零损失”的神话在乌克兰的一次打击中被打破。
乌克兰在苏梅前线进行了数月的情报监控,发现俄军第448火箭旅在距前线约110公里的训练基地部署。随后,乌克兰利用无人机压制“铠甲-S”防空系统,集中火力摧毁了发射车和运输车。这次打击摧毁了俄军导弹部队约10%的重型装备。
这次袭击揭示了两个问题:首先,乌克兰在战场情报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能够精确监控并打击高价值目标;其次,俄罗斯导弹部队的后方部署并不安全,哪怕是远离前线的基地也无法保障“绝对安全”。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意味着陆地打击能力受到了重大警告。
美援重启:战局发生转折
今年三月,美国因国会预算问题暂停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导致乌军失去了不少关键装备,如“海马斯”、爱国者导弹系统和155毫米炮弹等,战场上的主动权逐渐向俄军倾斜。然而尚牛在线,俄军这一周接连遭遇三记沉重打击,表明美国的军事援助已经重启。而且,这次美援并非简单提供老旧装备,而是精准补充了乌克兰最急需的高精度防空系统、情报支持和无人机协同打击能力。这意味着,美国不仅重新出手,还在战略上更加精明,帮助乌克兰恢复了战场主动权。
发布于:天津市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